当前位置: 首页 > 滚动 > > 内容页

老姚和猕猴桃的故事

2023-05-07 19:08:24 来源: 西安日报

不到30岁开始和猕猴桃打交道,跑销售、搞贮藏、研究种植技术,去年,60岁的姚宗祥又投资40多万元,在周至县司竹镇建起了6间现代化的联动温室大棚。

5月4日早上,蒙蒙细雨中,记者终于在秦岭山脚下的大棚里,见到了第六届西安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、周至县猕猴桃贮藏协会会长、周至县姚力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宗祥,听他讲述30多年与猕猴桃的故事。

种猕猴桃得靠科技吃饭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老武、敏权,你俩过来看,这个苗子就长得太高了。”记者进棚时,正遇见姚宗祥给技术员现场教学。“给苗子打尖千万不敢舍不得。一定要从中心铁丝以下20到25公分的地方剪,然后再摘心,这样后面苗子才能‘一枝两蔓’漂亮地长起来!”姚宗祥一边说,一边干脆利落地剪了下去。

这里是姚宗祥为猕猴桃种植搞的试验田,共育有种苗4600多株。“外面不知道多少人盯着这些苗子想买呢!”技术员武来堂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其中玄机:“栽种果苗的球土,是用东北草炭土、高锰酸钾泡过的紫石和田园土配的,光买草炭土就花了四五万。猕猴桃新苗经过两重嫁接,根苗是水杨桃,中间嫁接米良(一种猕猴桃品种),然后再在米良枝上嫁接想要的猕猴桃品种。”

“我就是想通过试验,解决猕猴桃种植过程中怕旱怕涝和再生性障碍问题。”姚宗祥接过话头说:“现在干啥都讲究科学,种猕猴桃也不能看老天爷脸色,得靠科技吃饭!”

“你看我这大棚里头,滴灌喷灌啥设备都上了,以后我坐到办公室里,点一点手机就把通风、浇地、施肥这些事干了。现在我们几个人管几十亩地,以后一个人就能管了。农业只有现代化了,才能留住年轻人。不然等我们这些人老了,还有谁来接着种地。”姚宗祥边忙边说道。

咱不做“一锤子”买卖

对于猕猴桃之类的鲜果,运输储藏一直是个难题。

2012年左右,姚宗祥提出了“即食猕猴桃”的设想。他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等专业院校联系,成立研发小组一同攻克难关,通过动态大帐气调贮藏保鲜技术和物理变温后熟处理技术,最终研发出了即食猕猴桃。“通过温度调节催熟的专利技术,猕猴桃货架期可以达到10到15天。”

即食猕猴桃为合作社带来了销路,也带来了风波。不过,姚宗祥秉着陕西人的质朴信义,转危为机,反倒成就了一段佳话。

2020年,因为冷链车出故障,运输时间延长了四五天,合作社运到福建的一批猕猴桃后期出现了胀气的情况。合作商福建久泰农业公司联系到姚宗祥后,姚宗祥就一句话——经销商退回来多少我收多少。

“这问题主要在经销商,你没必要主动揽下这个责任”。面对别人的劝解,姚宗祥却说:“陕西人从来都是老实讲诚信,咱不做‘一锤子’买卖!”

姚宗祥赶赴福建就地销毁了这批产品,并重新调配优质货源发往福建,亲自指导储藏。这单生意合作社亏损了20多万元,但让姚宗祥没想到的是,第二年,久泰农业老板在和他素未谋面的情况下,直接转来了1000万货款预定猕猴桃。现在久泰农业成了合作社的大客户。

订单农业富了乡亲

“好果子才能卖出好价钱。”为了从源头上种出好果子,姚宗祥带领合作社从2012年起开始发展订单农业,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经纪人+农户”的运营模式,带领周至猕猴桃种植户一起增收致富。

“要种出好猕猴桃,必须改良土壤,改进种植技术,这些都需要投入。果农只有尝到‘甜头’,才会舍得投入。”姚宗祥介绍,合作社会提前与果农签下订单,指导果农浇水、施肥、授粉,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。“这些年,订单果农的叶面肥一直是合作社免费提供的,有机肥也由合作社提供,费用最后卖了果子再扣除。”

截止去年,合作社发展订单农户987户,订单面积2000多亩,连续3年实现年经营收入超5000万元。“今年订单农户超过1000户,订单面积超过3000亩不成问题。”姚宗祥满怀信心地说。

家门口就业喜笑颜开

“收雄花,大量收购猕猴桃雄花!”眼下正值猕猴桃开花的季节,司竹镇街道上,扩音器里收花的吆喝声此起彼伏。

几十米开外的周至县姚力果业专业合作社里,工人们正忙碌地晾花、分离花粉、烘干花粉、提取花粉。领工王文霞大姐平常在合作社上班,每月有5000多块钱收入,下班回去还能顾上自家的猕猴桃园,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满意的不得了。

像王文霞一样,长期在合作社打工的村民一共有近20名。

采访中,老姚还向记者阐述了心中一个更大的规划:等订单面积达到1万亩,再变一变经营模式,把果农变股东,让大家更有积极性地参与进来,收入再上一个台阶!

(文/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雪妮)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南非动漫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